《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非凡的历史著作,写于快要2500年前。这几年,作者修昔底德的名字突然与“陷阱”连在一起,变得广受瞩目。其实,修昔底德所真正体贴的到底是什么?他这本巨著主要希望转达什么信息?这就是本文所期望探讨的。
什么是修昔底德的陷阱?《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名著纪录着公元前五世纪雅典和斯巴达两大阵营间的战斗,作者是古希腊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莫460-395BC)。其时,雅典是新崛起的大国,斯巴达是现存大国。这是一场争夺希腊城邦霸权的恒久战争,历时30年之久。
“修昔底德陷阱”就是指一个新兴大国一定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为了维护霸权也一定会回应这种威胁,于是战争变得不行制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 Allison)是第一个提出“修昔底德陷阱”这个名词的人。他早先在《伦敦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大西洋月刊》上揭晓文章,论述这个看法,用以讨论中美关系。
2017年5月,艾利森出书了《注定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促使讨论进一步深化。《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写作修昔底德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建立了历史书的写作气势派头:他实事求是(拒绝用希腊神祗作捏词),以客观的态度收集第一手资料,多方收罗求证,依照年月作记载,再加上精炼的分析,写成此书。该书的写作树立了西方历史著作的范例。
在史学家的眼中,修昔底德的孝敬远远逾越了比他早20年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维基》对这本书的评语是:“此书把其时希腊哲学家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范例。”对修昔底德,我们知道的不多。
凭据他的书,我们知道他身世于雅典一个富足的家庭,以水师指挥官的身份到场过战争,曾熏染过黑死病。厥后因为被移祸而遭到流放,使他能够以超然的身份,游历各国,收集资料。
修昔底德雕像生长于快要2500年前的修昔底德,他对人性的剖析竟然如此深刻,绝不逊于20世纪的作品:“他的眼睛能岑寂地透视到人类最真实、最原始的内在。”(《维基》)读他的书,我们发现,2500年来人性并没有进步,而且惊讶地相似。历史上第一次研究战争对人性的影响,并提出警告的就是这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宣示武力,用战争解决争端,是很有诱惑力的。
那种伸张国威的想法很让人振奋,甚至令人感受高贵。主战的人总能找到充实的理由,证明自己师出有名。一般无知的小民,更是摩拳擦掌。可是,到了战争真正开始以后,它不光不能让人继续高贵,相反地,它往往带出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使人酿成恶魔。
我经常想,那些抗战时在南京屠杀奸淫的日寇,岂非战前在日本都是凶神恶煞吗?我看未必。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两个城邦阵营间的战争,一边是以雅典为牛耳的提洛同盟,一边是以斯巴达为牛耳的伯罗奔尼撒同盟。
主要战役发生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险些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受到波及。有人认为这是其时西方文明的“世界大战”,它所带来的灾害,在水平上或许并不亚于20世纪的两次大战。斯巴达在名义上胜利了,然而两国险些都沦为废墟,使得整个希腊袒露在波斯的威胁之下。战争同盟舆图战争的起因战争起源于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之间的霸权争夺,双方撕破了第一次战后所订的和约,引发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
这两个城邦,一个是民主政体(雅典),一个是寡头统治(斯巴达)。然而,民主的雅典对外扩张,压制其它城邦争取自由。相对地,对内实行军国主义,压迫本国人的斯巴达,在国际上反而是自由的掩护者。
战争的直接原因往往并非两强间的正面冲突,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反而更高。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引火线是斯巴达的掩护国柯林斯(Corinth)与雅典的掩护国科西拉(Corcyra,今Corfu)间的冲突。
斯巴达由于对雅典伸张霸权的举动恐惧不安,感受必须用武力掩护柯林斯,大战就此开打。对那些没有到场过战争的人来说,战争的念头让人磨拳擦掌、兴奋莫名。
修昔底德这样描画:“双方都雄心勃勃,竭尽全力从事这场战争,这是很可明白的。在一项事业刚刚开始的时候,热情总是最高的。那时,在伯罗奔尼撒和雅典两方面,都有许多青年人,从来没有履历过战争,因而满怀热情地到场战争。
”(第二卷7节)引发战争的另外一个因素,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认为是由于其时雅典政治上不稳定,雅典的向导人伯里克利想通过对外战争来消减内部政治矛盾所带来的不稳。当政者有稳固政权、扩张霸权的野心,加上高度追求荣誉的意念所导致努力求战的气氛,凭借着国民高涨的国家主义情绪,使得国家一步步走入泥潭。然而,战争带来的是灾难,甚至是扑灭,而不是繁荣和胜利。修昔底德把这段历史忠实地记载下来,希望给后世的执政者作为借鉴。
发动战争不是解决争端最好的手段,永远不是。“讲理”的文化古希腊人很是崇尚讲理,许多争端都靠着辩说和仲裁来解决,就连城邦与城邦间的争执也不破例。凭据《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纪录,任何战争,在宣战前双方都要派代表辩说,所以接触都是先礼后兵,似乎相当文明。
例如,雅典与科林斯人为敌,科林斯人求救于伯罗奔尼撒联邦。当雅典的使者向拉科尼亚人(以斯巴达为代表,中文译成拉栖代梦人)辩解雅典人的态度时,他们用理和权作申诉。
他们首先把雅典在波斯战争中所作的牺牲孝敬,以及向导职位的那段历史搬出来。然后,他们为自己的霸权思想作辩解。
雅典虽然是用文明的语调来为霸权找捏词,但也由此可见讲理对希腊人的重要性。在雅典内部,公共领域的辩说和演说尤其重要。那些主战的人,都必须先对公共作说服演说,有点像中国古时的“檄文”,只不外希腊人透过演说和辩说,用民主的方式作决议,所以更有群众基础。伯里克利的“葬礼讲话”例如,战争刚开始时,在每年埋葬阵亡将士的仪式上,伯里克利被推举出来为葬礼致词。
他使用这个时机,作激励士气的精神讲话,那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演讲。首先,他定位“雅典的本质”,以与敌人对照:“我们的宪法成为其他城邦模拟的规范。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人民所掌握。
当私人纠纷发生时,所有人在执法眼前一律平等;在公共生活中,优先负担公职所思量的是一小我私家的才气,而不是他的社会职位,他属于哪个阶级;任何人,只要他对城邦有所孝敬,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湮没无闻的。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自由,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当我们的街坊邻人我行我素的时候,我们不致因此而生气,也不会相互怀疑,相互监视……我们在私人关系上是宽松自在的,可是作为公民,我们是遵守执法的。对当权者和执法的敬畏使我们如此。
我们不光听从那些当权者,我们还遵守执法,尤其是遵守那些掩护受伤害者的执法,岂论这些执法是成文法,还是虽未写成文字可是违反了就算被公认为羞耻的执法。” (第二卷37节)这个所谓“未写成文字”的执法,就是修昔底德心目中的“自然规则”,它是“普世价值”,存在于各人(和各国)的良心之中。人们如果不遵从,就是“公认的羞耻”。
伯里克利可以用它来激励士气,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清廉正直的模范,受到雅典人广泛的尊敬。维护文化上的自满居然也可以被用来作为求战的护身符。“正义的原则”存在于每小我私家的心中,然而当这种原则被使用成为求战的口实,那效果就十分谬妄了。
这或许就是“国家主义(种族主义)”的盲点吧。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在承平时期,人们的判断力和情绪是平衡的:人性中有公正、善良的一面,也有激情、非理性的一面。但这些都受到社会的制约,使得讲理成为可能。
不外,一位有理性、有原则的人,在战争的扭曲下会酿成什么样子呢?不要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是内战也是一样。我们就拿修昔底德对科基拉“革命”的形貌做例子吧。科基拉是希腊西北方的一个小岛,因为战略职位重要,同时受到两个阵营的重视。科基拉内部门成两个派别,主张民主的平民和主张寡头政治的贵族。
他们原来宁静相处,可是为了“寻求真理”,双方划分引进外力,发作内战。(第三卷)“他们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着的敌人。
那些被他们说服而上船的人,在上岸时也都被他们杀死了。……科基拉人不停地屠杀他们公民中那些他们认为是敌人的人。被他们杀害的人虽都被控以阴谋推翻民主制的罪名,可是事实上,有些人是因为私人仇怨而被杀死的,其他人是因为债务关系而被债务人杀害的,因而可以看到有种种各样的死法。……革命使人们接纳种种极端残忍的措施。
有父亲杀死儿子的……。”“一个城邦接着一个城邦发生了革命,在革命发生最晚的地方,因为他们知道其他地方以前所发生的事情,又泛起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更为特别的暴行,体现在夺取政权越发阴险狡诈,抨击政敌越发残忍无忌。常用词句的寄义不得不因此加以修改,而接纳现在所赋予它们新的意义。
已往被认为是掉臂一切的冒失之举,现在被认为是一个忠诚的'同盟者所必备的勇气;审慎地等候时机,被看做是懦弱的代名词;中庸之道被视为缺乏男子汉气概的体现;一小我私家如果能够从各方面视察问题,就表现他是一个在行动上拙劣无能的人。疯狂的残暴酿成了男子汉气概的标志;耍阴谋搞企图酿成了正当自卫的手段;夸夸其谈的人总是被信任,而阻挡他们的人总是受到怀疑。”“虽然双方费尽心血所追求的都不是正义的目的,可是那些使用美妙的言辞来实现其罪恶的目的的人,却赢得很高的威望。
”一个原来讲理的民族,如今,黑与白之间的分野,已经毫无意义。部落思维(党派思维、本土国家主义)主宰着人们的是非观。
这约莫就是“另类真相”的2500年前的版本吧?“简直,人们普各处认为行凶作恶比单纯老实更为智慧,他们以具有第一种品质而自豪,以具有第二种品质为羞耻。由于贪欲和野心所引起的对权力的追求是所有这些罪恶发生的原因;一旦党派斗争发作的时候,激情所引发的暴行也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们打着为民众谋福利的幌子,事实上是为他们自己牟取私利。为了在斗争中赢得优势,他们不择手段,不惜接纳最恐怖的行动。”部落思维走到极端,就退化成了自私自利。
到了这个时刻,人只知道一己的利益和生存,其它全属无稽。原来的念头或许是对公正正义的盼望,或是对钱、权不公感应不满,如今在战争中,所有文明的规则都被破坏了,所有公正合理的看法都被扭曲了,私利、憎恨和抨击成为最高的指导原则。
所谓的“主义”和“理想”,不外是空洞的词藻。在斗争中,人的判断力和知己因着“激情”和“狂妄”而失控,发作成嫉妒、愤恨、抨击、反抗权威,以及失去理智的体现。有鉴于此,修昔底德叹息地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战争是个凶暴的导师”!战争让人们失去判断力与情绪之间的平衡,袒露出人性的邪恶。
这或许是战争所带来最大的灾害,人再也不认识自己,失去了人的简朴单纯。在战争中,那些最不择手段的人,反而能够生存下来。有判断力,坚持做人的原则,反而成为生存的障碍。所以,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战争的了局,战争就是个盲目的冒险。
而且战争时间越长,越能引发人性极端的暴力。且不说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所带来的灾难,最近20年来,我们在“恐怖运动”和“反恐战争”中,耳闻眼见了种种不行思议的暴行,包罗被战争波及者所遭遇的伤害。这一切,快要2500年前的人类已经履历过了。
然而,人类社会还在不停重复这些教训。新一代的人,自己没有亲身经由战争(或革命)的洗礼,因此不停地摩拳擦掌,甚或杀气腾腾,以为战争是解决争端,夺取霸权的唯一手段。真正的陷阱历史上从十五世纪至今的“修昔底德陷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作前八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问他的总理为什么英国政府对他的侄子威廉二世的德国变得如此不友好。
他认为美国才是英国更大的挑战。总理指示外交部的德国首席视察员艾尔·克罗(Eyre Crowe)写了一份备忘录回复国王。克劳在1907年元旦那天揭晓了他的备忘录。这份文件是外交史上的瑰宝。
克罗的分析逻辑与修昔底德的洞察力相呼应。他的焦点问题如下:英国和德国之间日益增长的敌意是更多地源于德国的能力,还是德国的行为?克罗的回覆是明确的:能力是关键。随着德国经济凌驾英国,德国不仅会生长成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军队,它很快也会“建设起她能肩负得起的强大水师”。
换句话说,“一旦德国取得水师霸权......这自己,岂论德国人的意图是什么,将对英国的生存组成客观威胁。”阅读该备忘录三年后,爱德华七世去世了。到场葬礼的与会者包罗爱德华的继任者乔治五世和德国的威廉天子,以及美国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问威廉是否会思量暂停德英水师军备竞赛。
威廉回覆说,德国致力于拥有强大水师的这个态度不会改变。可是他增补说:德国和英国之间的战争简直不行想象,因为“我在英国长大,很大水平上我以为自己一部门是英国人。德国以外我更体贴的是英格兰而不是其他任何国家。” 他强调:“我崇敬英国!”其时英国官方公然的语调是:“一个强大德国的正常运动对世界有益。
” 英国的许多决议者也真诚地相信,应该为德国加入“智识和道德向导权”竞争而感应兴奋,而且英国应该勇于“加入这场竞争”,而不是畏惧德国的崛起。然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发作!英德陷入了生死的对决。
英国参战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德国攻打英国,乃是因为如果德国乐成地成为欧洲霸主,英国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生存将会受到侵犯。英国为着维护霸权而陷入恐惧和困扰之中。无论德国是否有意识地想要取代英国,英国都别无选择。
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我们看出战争并不能解决问题,第一次大战正好验证了这点。但修昔底德体贴的不仅仅是“战争陷阱”,他更体贴的是战争所带来的扑灭。战争不仅使得有形的文明成为废墟,更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摧残和创伤,造成人性的扭曲。真正的陷阱是战争对人类精神和社会资本(公民道德、凝聚力)的危害。
修昔底德真正期望的或许不仅是宁静所带来的红利,他更期望能够制止因为战争所带来的对人性的摧残。人类历史中一个最大的陷阱就是,为了党同伐异和一己之私利而摧残人性中的善良,把异己看成是次人类,而非邻人。战争(斗争)绝不留情,它是个凶暴的导师! 如果对照人类历史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这句话更为发人深省。反思“马歇尔计划”艾利森2018年9月在他的演讲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马歇尔计划”。
四年之后,杜鲁门总统让美国人每年拿出GDP的1.5%来重建欧洲,特别是战争中的敌人,德国和意大利。这个计划带来了欧洲战后的繁荣,也促成了团结国、世界银行、人权宣言。
那是个伟大的措施,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历程。执行“马歇尔计划”或许含有其它念头,不外重要的是,它释放善意,而不是惩治对手。
这无论是在小我私家或是在国家的层面,都是到达双赢的途径。今天,我们面临又一个伟大的时刻。
问题是如何能使我们制止坠入陷阱?参考文献:徐松岩等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广西师大出书社。C.D.C. Reeve, “Thucydides on Human Nature,” Political Theory, Vol. 27, No. 4 (Aug., 1999), pp. 435-446.Graham Allison, “The Thucydides Trap: Are the U.S. and China Headed for War?”, 大西洋月刊,2015年9月24日。陈季冰:《走出“修昔底德陷阱”》,金融时报中文版,2018年12月14日。
Graham Allison, “Is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unavoidable,” TED talk, 2018年9月https://www.ted.com/talks/graham_allison_is_war_between_china_and_the_us_inevitable《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全书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一场战争,险些涉及了其时整个希腊世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练流通,富有哲理和熏染力,显示了作者的史才和文化素养。内容简介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8卷。
作为战争的亲历者,修昔底德详细地记载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事件,并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配景。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定时间顺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念头、方法,接着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生长历程;第二、三、四卷至第五卷第24节,纪录战争的前10年(所谓“阿奇达姆斯战争”),即自战争发作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节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宁静”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
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可是他的著作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作品目录第一卷第一章 从远古时代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前的希腊国家。第二章 战争的起因。
爱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亚事件。第三章 拉栖代梦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大会。
第四章 从波斯战争竣事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从霸国生长到帝国。第五章 拉栖代梦的第二次同盟大会。
战争的准备和外交摩擦。基隆。波桑尼阿斯。
泰米斯托克利斯。第二卷第六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发作。第一次入侵阿提卡。
伯里克利的葬礼演说。第七章 战争的第二年。雅典的瘟疫。
伯里克利的态度和政策。波提狄亚的陷落。第八章 战争的第三年。
普拉提亚之围。佛米奥在海战中获胜。西塔尔克斯统率色雷斯人入侵马其顿。第三卷第九章 战争的第四年和第五年。
米提列涅的暴乱。第十章 战争的第五年。普拉提亚人被审判和处决。
科基拉的革命。第十一章 战争的第六年。
德摩斯提尼在西部希腊的战争。安布拉基亚的死亡。第四卷第十二章 战争的第七年。
占领派罗斯。斯巴达在斯法克特里亚的军队投降。
第十三章 战争的第七年和第八年。科基拉革命的终结。
革拉和约。攻克尼塞亚。第十四章 战争的第八年和第九年。
入侵波奥提亚。安菲波里斯的陷落。
伯拉西达的辉煌胜利。第五卷第十五章 战争的第十年。
克里昂和伯拉西达的阵亡。尼基阿斯和约。第十六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招致反感。曼丁尼亚人、爱利斯人、阿尔哥斯人与雅典人结盟。
曼丁尼亚战役和同盟的瓦解。第十七章 战争的第十六年。米洛斯的谈判。
米洛斯人的灾难。第六卷第十八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西西里的战役。赫尔美斯神像事件。
远征军出发。第十九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叙拉古诸党派。
哈摩狄乌斯和阿里斯托吉吞的故事。阿尔基比阿德斯受辱。第二十章 战争的第十七年和第十八年。雅典军队的怠懈。
阿尔基比阿德斯在斯巴达。围攻叙拉古。
第七卷第二十一章 战争的第十八年和第十九年。吉祥浦斯抵达叙拉古。狄凯里亚的设防。
叙拉昔人的胜利。第二十二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
德摩斯提尼到达叙拉古。雅典人在爱皮波莱的失败。尼基阿斯的愚蠢和顽强。第二十三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
大港战役。雅典军队的撤离和覆灭。第八卷第二十四章 战争的第十九年和第二十年。
伊奥尼亚的暴乱。波斯的干预干与。
伊奥尼亚战争。第二十五章 战争的第二十年和第二十一年。
阿尔基比阿德斯的企图。波斯资助的撤出。雅典的寡头派政变。萨摩斯军队的爱国行为。
第二十六章 战争的第二十一年。阿尔基比阿德斯应召来到萨摩斯。
优波亚的暴乱和“四百人”政府的倾覆。基诺塞马战役。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连续到前404年,期间双方曾几度停战,最终斯巴达获告捷利。这场战争竣事了雅典的古典时代,也竣事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
险些所有希腊的城邦到场了这场战争,其战场险些涉及了其时整个希腊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可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整小我私家类社会。这场战争不光对古代希腊而且对历史学自己有重要的意义,其自己也是第一次被科学地、历史学地记载下来的史实。
在修昔底德生活的谁人时代古希腊泛起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悲剧、欧里庇德斯等一系列悲剧作家,他们的作品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不仅在雅典,而且还涌现于整个希腊世界的各个城邦的剧院中”,同时还泛起了狡辩派(又称“智者派”)哲学,以及“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这些人的著作和精神都对修昔底德发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其自己从一开始就极具悲剧色彩,这就使得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写作一定将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同时又由于此时希腊悲剧及其写作极大的影响了其时的整个希腊,固然此时的修昔底德也不破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是他的祖国雅典盛极而衰的时代。
波斯战争以后,尤其是公元前5世纪60年月中期以后,雅典使用其强大的海上势力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域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把原提洛同盟诸邦逐步降至隶属国的职位,雅典与原同盟者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形成古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海上霸国——雅典帝国。今后,雅典国家的生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由阿提卡半岛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地跨欧亚、席卷爱琴海的泱泱大国,面目一新的雅典城成了东地中海地域政治、经济、海陆交通和文化中心,成了“希腊的学校”。
雅典人对包罗仆从在内的原提洛同盟诸邦人民的压迫和聚敛,是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兵源富足的最基础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成人的修昔底德,作为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作为雅典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希腊朴素的唯物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人本主义思潮的盛行,如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希波克拉特斯的医学成就,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罗多德的历史研究结果,以及演说术、狡辩术开始盛行,悲剧、喜剧频频上演……这一切,都不能不给修昔底德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治学方法以深刻的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为人才荟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情况。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到达了希腊古典史学的巅峰。[1]创作历程从公元前431年战争发作起,到公元前424年他任将军止这7年间,修昔底德或许一直居住在雅典。他自己说,这时他已经开始搜集有关质料,以撰写这场战争的历史。
他明确指出,公元前430年雅典瘟疫肆虐之时,他自己也染上此病,而其时这种病在希腊其他地方似乎很少盛行。他又说到,他的著作中所援引的演说词,有些是他亲自听到的,尤其是伯里克利的演说,他一定是多次听到过的。
这也只有住在雅典才有可能。其间,他也有可能住在色雷斯谋划他的金矿。公元前424年,他当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此前,他可能到场过一些战役,否则不会蓦地取得这样高的职位的。
这年冬天,斯巴达名将伯拉西达统率远征军,在色雷斯人的协助下,向雅典人在色雷斯地域的战略重镇安菲波里斯发动进攻。此时修昔底德正驻扎在塔索斯。
安菲波里斯守将攸克利斯向他求援,他迅即率7艘战舰驰援。然而,当他赶到时,守将已降,安菲波里斯已落入对手。显然,安菲波里斯的失陷,责任不在修昔底德。
可是,在雅典,有人诬陷修氏,说他有通敌之嫌,雅典民众因此议决把他流放。在今后蒙冤受辱的20年里,他充实使用闲暇时间,在希腊世界,特别是在那些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到多方面的史料。其间他一定经常前往伯罗奔尼撒各地以及西西里举行实地考察,尤其注意考察那些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地方。雅典和阿尔哥斯、曼丁尼亚以及爱利斯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可能就是他亲自从奥林匹亚的石柱上缮写下来的铭文,因为他的著作中纪录与考古掘客出来的铭文内容基底细同。
关于曼丁尼亚战役的史料,则完全是从伯罗奔尼撒方面得来的。他肯定去过西西里,否则在形貌西西里的战事时,他对于西西里的地形不会如此熟悉;关于雅典人在西西里惨败的情况,他是从雅典的俘虏口中得来的。
修昔底德在流亡20年后重返雅典,而且知道公元前404年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长城被拆毁一事。他对公元前396年以后的事情全未提及,但提到死于公元前399年马其顿国王的革新,因此,约莫在公元前400到前396年之间,他未能按计划完成其著作而猝然死去。[1]修昔底德的记载到前411年冬中止。
修昔底德之后,色诺芬在他的《希腊史》中延续了修昔底德的事情,记载了前411年后的事件。作品鉴赏作品主题修昔底德在《战争史》中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事件,探讨人性的深度和广度,对人性的庞大性联合道德的体现,试图建设人性正义的现实框架。在历史语境和事件当中追问人性对正义的掌握与明白,让读者与厥后者看护人性本质的深刻性。
在那里,事件和事件中的人都回到人性的层面上,人性中所包罗的一切因素指导人的行为并牵涉效果。雅典人对城邦正义的追求围绕在“宁静、利益、荣誉”三个方面上,这三个方面贯串在整个战争之中,为雅典人的行为一方面作辩护,一方面作注解。修昔底德认为,人性提供相识释的依据。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性包罗有自然属性的方面,如恐惧,自私,也包罗有社会属性方面,如嗜利,炫耀。
在他看来,人性虽然庞大,但如果不诉求“向善”,任由人性而人性,则必将导致“恶”的效果,引起道德的松弛。在全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人性是什么而是藉以事件和人物的言行来表示;也没有明确界说正义是什么。除了对战争和政治事件自己的叙述外,置身事外,隐藏在事件的背后,通过没有言说的文字讲明了他鲜明的态度。
因此,修昔底德认为人性的稳定性可以知道指导对相似事情的处置惩罚,同时在处置惩罚的历程中需要掌握好人性中三个诉求的关系。这既是现实政治的关键,也是历史事件的本质。他用冷峻的言辞来表达历史的现实与残酷,并到达自己的目的,这也是古典时代大师的气质。而他的悲凉除了他对雅典的失败的痛苦之外,更多的是对一种神圣庄严与正义之物的虔敬感。
修昔底德从来确信高尚正义之物对于低贱鄙俚之物的内在优越性。尤其是这些优美之物在一种松弛的配景之下更显得悲凉,战争以及其中的暴行的原因是永恒人性的产物,不是经由抽象的思考,而是从重大事件中,从政治中看出人性的悲凉,他通过把优美之物与残酷、严峻的现实放在一起,突出雅典人最优美的一面,这是一个上升,从而到达和柏拉图相似的地方。在现实的政治中,对宁静、利益和荣誉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置惩罚,修昔底德给出了比力明确的方法。
任何城邦首要体贴的应该是生存问题,因为在竞争的国际情况中,任何国家都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钻营自身的宁静的。只在有宁静无虞的情况下才一有可能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放弃宁静,很难保证在竞争的城邦世界生存下来,城邦的一切将会子虚乌有,米洛斯的例子很好的论释了这一点。对于城邦来说,国际行动的首要原则是利益,马基雅维里认为最大水平的攫取利益是城邦的职责。
由于利益不是单一的指向财富,所以城邦尤其是强邦在获取利益时思量的因素就比力多,有时看似违背了利益原则,但实质上是久远和周全的谋划。而无论如何,对利益的获取是人性中贪欲的体现,是人努力主动行动的效果,因而在整个战争中,人们看到众多主动追求利益的事件。荣誉是在古希腊人看来是德性的体现,是为多数公民和城邦钻营福利的公而忘私品质。
这样的荣誉体现为一种秩序以维护城邦世界的努力生长,并引导公民向善,抵制道德上的腐蚀和堕落。修昔底德在《战争史》中关注的另个重点就是正义。
正义不能只是城邦行动的捏词而任意蹂躏和破坏。修昔底德认为人性是可以理性看待正义的,这样的理性看待不仅是在维护正义所建设起来的秩序,也是在保证正义的秩序对人性的眷注。
这是一场波及到整个希腊世界和周边地域的战争,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破坏力空前的战争,这也是一场改变小我私家和城邦运气的战争,这更是一场没有强者没有胜者的战争。从广泛的角度讨论,伯罗奔尼撒战争如同“春秋无义战”,可是各方秉持的看法针锋相对的,尤其是在战争中发生的许多“人为”的与“非人为”的灾难事件,在每一方恪守的正义下,冲突不行制止的发生了。艺术特色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写作中,可以看到作者应用叙述性的历史写作加上大量的演说词的这一历史写作的独创性就是受到了古希腊悲剧写作构想的影响。
早在20世纪初,孔福德就曾指出,只管修昔底德有意清除虚构性,可是他在无意之间还是用希腊戏剧的形式将自己的历史纪录体现了出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的演说辞中可以看到悲剧作品当中歌队合唱的影子,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里的演说词既可以对人或物举行评论,如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演对雅典人和城邦的评论到“我们雅典人自己决议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一言论和行为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的讨论其结果,就冒失行动。这一点是我们和其他人民差别的地方。
我们能够冒险;同时又能够对于冒险,事先深思熟虑。”修昔底德的演说辞又能成为修昔底德作为自己看法的论述者,例如他通过伯里克利之口论述自己的看法道“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可是在公众事务中,我们遵守执法。
正是因为这种执法深深得使我们心悦诚服。”可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里的演说辞就是修昔底德写作中有意而为的“插曲”触目皆是。
因此在形式上显着可以看到修昔底德的写作受到了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可以看到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发生和生长修昔底德运用巧妙的构想,根据偶然和一定的联合原则组织情节,尽其所能的形貌战争中的多方气力并细致合理地叙述每一个事件,如修昔底德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发作的一定原因是说道:“使战争不行制止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雅典的势力到达极点,人人能够很清楚地瞥见了;同时,雅典人开始侵略斯巴达的友邦了。在这时候,斯巴达人感受到这种形势不能再容忍下去了,所以决议发动这场战争,企图以全力进攻,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想消灭雅典的势力。
”修昔底德的写作说理性较强,重视话语的修辞效果,而悲剧雄浑壮丽的语言和也无不影响着修昔底德,特别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中的演说词。修昔底德擅长对人物的庞大性举行描画,如他笔下的阿尔及比阿德斯多面性格庞大的的统一体。正如修昔底德在对阿尔及比阿德斯的形貌是他的天性,“其中向善和向恶的两种强烈倾向同时并存。
因而他要举行种种重大的革新。实际上已使城邦大要走向宁静之路时,阿尔及比阿德斯的狂热野心又把它从这条正道上推开,重新投入战祸之中。”同时,修昔底德也善于对人物的性格举行描画,他往往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内里的大量演说词往复描画他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可是修昔底德又不会以牺牲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特点去描画他笔下的演说者,他往往会通过每个演说者所体现的体现的态度和推理气势派头去描画他们的性格特点。
修昔底德在解释历史事件时,并不简朴地归结到某一种偶然的因素上,而是努力探索更为深刻的原因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修昔底德还能从经济与政治、经济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作品影响修昔底德是第一位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或术语引入历史的写作中的史学家。
这样不光扩大了历史的写作规模,同时也富厚了史学的内在,使得对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仅停留在军事或政治方面,也可以从人性、人物性格和城邦性格这些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品读、思考。这是修昔底德的又一大孝敬。
修昔底德所著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纪录翔实,可称为信史。修昔底德把其时希腊哲学家们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去,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辉煌的范例,这是他最伟大的孝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体现了修昔底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他把其时希腊哲学家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辉煌的范例。
此外,修昔底德这种以年月为主线的历史叙事体的编撰体例,以及注重军事和政治的撰史传统,对后世西欧史学的生长都发生了深远影响。作品评价历史学家郭圣铭:修昔底德“认为人总是人,古往今来‘人性’总是稳定的,因此历史也总是重演的。这就导致了历史循环论,是错误的。
”施特劳斯主编的《政治哲学史》:修昔底德虽较少直抒议论,也险些不谈普遍的工具,可是用对事件、历程的叙述自己出现对于国家、政治、人民、历史、战争等等人类事务的普遍和永恒的真理,所以,他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家”;而“这部著作的最为显著的教益就在于使我们清醒地预计到,只要人类继续存在,人的天性一有时机就会一次次地战胜正义和执法的懦弱约束。”作品争议古代和近代有些作家们怀疑第八卷不是修昔底德的作品。有人说,这是他的女儿的作品。可是这不象是女作家的文笔;如果他的女儿能够写出这种作品来的话,她应当不会隐藏她自己的名字,而且她也不行能只写过这一卷书,应当还写了其它著作。
可是她没有其它作品留传下来。有人说,这是色诺芬的作品。可是色诺芬的文笔平淡,而修昔底德的文笔豪迈。
作者简介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身世于雅典富有的显贵之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据传曾师从哲学家阿那克萨格拉斯和修辞学家安提丰,而立之年已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卓越的史才。其时正是雅典文化上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的政治演说,爱斯契留士、幼里比德、苏福克利等人的戏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狡辩学派的哲学,对他都有很大影响。
本文关键词:帮你,bob综合体育app官方下载,bob.综合app下载,读懂,《,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本文来源:bob综合体育app官方下载,bob.综合app下载-www.xadqpj.com